黨的二十大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。立德樹人始終是我們辦學的根本任務,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,廣州理工學院如何揚帆啟航,是擺在每一個教職工面前的一道新的考題?;卮鸷眠@道考題,靠全校22000多名師生踔厲奮發,勇毅前行,實現辦學質量和辦學實力新跨越。
一、回顧3年,內涵發展,質量效益全面進步提升
2020年6月30日,教育部批準我校轉設更名為廣州理工學院,學校成為“十三五”期間廣東省完成轉設的第一所完全獨立的民辦本科高校。這一年,是學?!笆濉笔展僦?,“十四五”謀劃之年,是推進“雙計劃”達標和提升內涵建設水平的重要之年。2022年,是學校轉設的第三個年頭,是學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招生的第一年,是辦學規模躍上2萬規模的第一年,是學校年度檢查獲得優秀等級之年,是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全省高校首位之年,是學校實現突破獲得國家基金項目之年。這些成績的取得,是董事會和黨委行政正確領導的結果,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。在此,我代表董事會并以我個人名義,向為學校辛勤耕耘、默默付出的全體師生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。
三年來,制定十四五規劃,謀劃戰略目標。學校2020年開始謀劃“十四五”規劃,2021年教育廳備案,開啟了“十四五”新征程。規劃明確實施人才強校、質量立校、特色興校、改革活校、開放辦校五大發展戰略,提出黨建引領、三全育人、教學改革、科技創新、社會服務、產教融合、成果轉化、合作交流、管理服務、基本建設等十大工作任務,2026年達到碩士學位授權立項驗收標準、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。
三年來,辦學條件不斷改善,校園面貌煥然一新。三年間董事會投入辦學經費超過7億元,白云校區新建用房8.6萬平米,工程樓、教學樓、實驗樓、帽峰創谷吸引眾多學子孜孜以求,實現夢想;啟動惠州校區建設,1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用房正拔地而起;新的籃球場、網球場、排球場、乒乓球館、健身房、游泳館、大學生活動中心投入使用。一批展示新工科新文科的人工智能、人機交互、虛擬仿真、智慧教室、語言中心、數字化校園、智慧物流、藝術設計中心等現代化實驗室和公共機房建成使用,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、實踐、研究、開發、創新的平臺。
三年來,科研實力不斷提升,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捷報頻傳。2021年,學校獲得廣東省首批民辦高校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,啟動“十四五”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。學校對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標準,加強頂層設計、對標對表、分解任務,確定路線圖、時間點、責任人,努力補短板、創特色、提質量。2022年,新引進教師252人,其中高層次人才45人,省杰青、省教學名師、國務院津貼專家9人;首次主持國家自科和社科基金2項,新增省級科研平臺3個,年度科研經費超過4000萬元;2022年新增國家一流專業1個、省一流專業2個;首次參與聯合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;首次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,標志著我校辦學步入新征程。
二、回首22年,風雨兼程,不忘初心賡續奮斗奠基業
2000年12月,廣東省教育廳批準建校。學校發展22年,始終堅持立德樹人,為國家和社會培養50000多名大學生,他們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、國家的棟梁之才。一路艱辛、一路風雨、一路創業、一路芬芳。學校發展到今天的辦學規模,是幾代人篳路藍縷玉汝于成、艱苦奮斗的結晶。我們不能忘記,為學校發展付出青春的奠基人,是他們的付出和奉獻成就了今天。幸福不忘來路時,成功不忘創業人。在此,我要真誠感謝陪伴我一路風雨過來的老同事,衷心祝愿你們晚年幸福、闔家歡樂、健康長壽。
20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事業發展。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,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,堅持公益性辦學,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。堅持以章程為根本的制度體系建設,不斷加大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。始終堅持依法治校、依法治教、教授治學、規范管理的辦學理念,保障了學校長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。
20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工作。學生獲得學科競賽300多個國家級獎項、1500多個省部級獎項、300多項專利,公開發表200多篇論文。其中,獲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、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、全國計算機軟件設計創新大賽一等獎、全國大學生足球比賽第6名、原創舞蹈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聯賽一等獎。暑期社會實踐8支隊伍入選國家級團隊,1支隊伍獲國家級重點團隊。巫澤慧同學獲廣東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和青創100企業。還有一大批學生獲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、優秀大學生、優秀志愿者等各類榮譽稱號。優秀校友張國真先后獲得魯班獎、詹天佑獎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勞動能手,張軒源扎根雪域高原、被評為優秀公務員,鐘彩媚堅持公益事業,被評為“最美客家妹妹”,一大批優秀校友在粵港澳大灣區奮斗奉獻。
20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建設。2021年,校長帶隊深入白云區政府、行業企業開展調研學習,主動服務地方支柱性企業。白云區政協主席、副主席帶隊3次來我校座談交流、建立溝通聯系機制。深化校政行企協同育人,積極對接地方產業發展。成立“服務白云區工作專班”,確定智能制造、產品設計、化妝品開發、電子商務、數字營銷5個產業服務方向,共建“白云美灣智能制造研究院”“白云美灣電商直播研究院”,組織2000多名學生電商直播帶貨團隊,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過五百萬元,銷售農產品近百萬元。學校專家為白云區化妝品、香包皮具公司制定技術改造升級方案,助力企業轉型升級,效果明顯。
20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產教融合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。一是國家級科技開發項目取得新進展。董事會投入成果轉化產業基金、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、教學科研項目成果投入等突破5000萬元;獲縱橫向項目數500余項,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、教育部科技創新基金5項、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、省市規劃共建項目7項;2022年科研合同經費突破4000萬元。二是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取得新進步。2022年獲授權發明專利18項,新產品認定4項,專利轉化2項。根據2021年教育廳發布的《全省高??萍汲晒D化體制機制成效專報》,我校排名全省高校第10位,是唯一進入榜單的民辦高校。三是引企駐校,產教融合,建立產學研基地。新引進佳都科技、香港互聯立方、廣東智能制造等多家大型科技企業,校企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、工作室76個,實現產教、科教、科創三融合,為提升師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搭建平臺。
20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引育并重優化提升師資隊伍能力和水平。師資隊伍整體結構不斷優化?,F有專任教師908人,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比80%,副高以上職稱占比30.9%。學科帶頭人引育成效顯著。新引育學科帶頭人15人,其中省杰出青年人才3人、國務院津貼專家3人、省教學名師2人。實施“帽峰人才”計劃。引進第一層次帽峰首席專家2人、第二層次帽峰學者5人,遴選第三層次帽峰青年學者19人。學校自主開展教師職稱評審以來,共有3位教師晉升教授、76位教師晉升副教授、1位教師晉升副研究員,教師職業發展和晉升通道形成常態化,得到廣大教師認可。
三、面向未來,任重道遠,創新發展新征程上再啟航
2026年是學??沙掷m高量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。這一年學校將申報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驗收,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。為實現這兩大目標,董事會提出五點意見,希望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,深化改革、銳意進取、創新發展、奮力拼搏。
科學規劃,高質量建設惠州校區,為師生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。目前正在建設惠州校區教學、科研、實驗室、師生公寓、飯堂、運動場館、校園綠化等首期基礎設施,要確保在2023年春季完工并迎接省教育廳高校設置專家組現場檢查驗收,9月入駐第一批普通本科新生。要把惠州校區建設成花園式、現代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型校園。
深化改革,激發師生內生動力,形成昂揚向上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。學校要全力推進人才培養主體責任制改革,完善改革方案和獎勵政策,建立更大力度的激勵措施,加大高水平成果的獎勵產出,形成全員參與、全過程管理、全方位推進的教學、科研、黨建、校園文化、學生管理、綜合管理等一體化的績效成果獎勵實施辦法,全面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。
創新發展,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,建成支撐地方科技創新發展的人才庫和智囊團。制定和完善服務白云區地方經濟發展實施辦法,鼓勵教師主動走出去了解社會融入社會,把專業建設與地方行業企業需求緊密掛鉤,把課程建設與企業崗位、生產線密切結合,把科技開發與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改造密切結合,形成學用結合、理實結合,培養企業用得上、留得住、肯吃苦、樂奉獻的新時代大學生。把服務地方戰略需求作為學??萍贾蔚闹匾毮?,制定目標、明確任務、加大推進和落實力度,形成服務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。
加大投入,整合資源提高綜合利用率,全面提升學校內涵建設水平?!笆奈濉逼陂g董事會決定新增投入碩士點建設專項資金16億元,主要用于教師引進、標志性成果建設獎勵、教學科研實驗室建設、信息化數字化校園建設、研究生聯合培養、教師提升培養以及支撐學校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等。整合資源,提高效率,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。
關愛師生,榮校興校聚力發展,形成良好的學術生態和校園命運共同體。學生是學校發展的源泉,培養人格健全、胸懷全局、服務國家的大學生,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職責和使命,也是董事會辦學的初心和使命。全校上下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,以教師發展為根本,建立有利于師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制度和機制,全校一盤棋,堅持自信自強、堅持問題導向、堅持系統觀念、堅持創新發展、堅持踔厲奮發、堅持勇毅前行,形成博學篤行、求真務實、文明守信、舉止高雅的校風學風,為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營造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價值導向。
新征程上,藍圖繪就,未來可期。我們需要凝聚全校力量,承載師生夢想,要有走在全國民辦高校前列的自覺和擔當,將美好憧憬化為實際行動,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,匯聚更多高水平人才,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,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再立新功。
董事長 黃家周
2022年12月31日